年底作弊者要“冲业绩”?拍拍贷提醒这三类套路不得不防

发布于:2022-06-07 11:08:52 阅读: 评论:18 来源:理财经验

转眼间,12月又是一年的尾声,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为更多的年底分红而奔波。有没有想过,临近年底,骗子们又要“冲业绩”,想方设法过好元旦?所以这段时间也是诈骗的高发期。拍卖提醒大家年底多小心被骗,不要让自己过不好的一年。下面重点分析三种类型的欺诈。希望大家擦亮眼睛,谨防上当受骗。

1.利用“高仿号”骗取信任

如果一个“朋友”在网上向你借钱,微信的昵称和头像都是他“自己”常用的,你会相信吗?

刘老师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。微信收到一个朋友的申请,对方微信头像写着“别跑,小六子”,因为刘老师外号叫小六子,他以为是认识的人通过了申请。

先是对方发来长码“刷屏”,然后改了刘老师朋友钱女士的头像和昵称,发微信借3000元急用,并说晚上就还。刘老师误以为这个人是好朋友钱女士,于是通过微信把钱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。转账后,刘老师觉得不对劲,就给钱女士打了电话。对方说没在微信上借过钱,这才意识到被骗了。

遇到类似情况,一定要注意自己账号的细微差别,尽量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亲友,特别警惕对方要求转账。

2.“情感大师”挽回不成反被骗

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。现在有通过塑造所谓的“情感大师”形象来骗钱的招数。

姜女士的儿子在外地工作,两人因琐事关系僵持。姜女士在游玩时,在直播上看到一个“情感大师”,自称可以调解家庭矛盾,于是在直播间评论如何联系情感大师,随后就有自称“情感大师”的人加了微信。

对方表示可以提供情绪疏导、矛盾调解等服务,但需要一定的费用,可以成功挽回。姜女士表示愿意试一试。对方开价6580元,说要提供一个月的服务。还签了电子合同,姜女士通过微信给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。然而,一周后,姜女士和儿子的关系并没有太大改善。这时师傅提出让姜女士转账,然后给她推荐一个“情感大师”开导儿子。这时,姜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
拍卖提醒大家,这种“情感大师”其实是“情感骗子”,利用受害者急于改善关系的心理,骗他投钱,以免掉入陷阱。

3.不用考还包过的“考证”诈骗

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有研究计划,骗子们敏锐地嗅到了这方面的“商机”,以至于人们不仅领不到证还会被骗。

石女士的丈夫想报名建筑工程师BIM证、装配工程证等。在刷Tik Tok的时候,她看到了“北京某教育机构”的软件,就咨询了一下。工作人员很热情,给石女士说了一个“内幕消息”,说不用考也能拿到证。对方还说三证合一,可以打折,让石女士转2万元,11月下旬拿证。石女士信以为真。但是钱已经没了,已经12月了却没有消息。石女士上微信询问,发现联系不上对方,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
拍拍贷提醒研究的小伙伴一定要找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,不要相信那些说不考试就能拿证的套路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

热门图文